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恭賀好欣情*好益思榮獲2025大腦保健創新產品獎🎊白天靈光 x 夜晚輕鬆套組85折🔥

【新品上市】好欣情超助眠PLUS💤雙舒眠菌株×熟睡有感,早鳥優惠買2送1!

67e527a64a4099000b264819

兒童節,給父母的一堂遊戲心理學

作者:王雅涵 Waha心理師

玩是孩子的天性,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。從小到大,孩子經歷過無數種遊戲,從疊積木、扮家家酒,到大富翁、撲克牌,甚至是需要團隊合作的桌遊。這些遊戲看似簡單,卻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——從最初的自由探索,到逐漸理解規則、學習合作,遊戲幫助孩子發展認知能力、社交技巧與心態管理。


對父母來說,陪孩子玩遊戲不只是娛樂,而是一種深具意義的陪伴方式。透過遊戲,孩子學會專注、提升反應能力、培養思維能力,甚至學習如何解決問題。而最珍貴的,是在這些遊戲時光裡,親子之間的連結悄悄加深了。當父母願意蹲下來,以孩子的視角投入遊戲,那份專注與互動,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與理解,這對於安全感的建立與自信心的培養至關重要。

 

但有時候,遊戲中的親子互動,可能影響孩子的不只是快樂,還有挫折與壓力。我曾參與過一場親子桌遊活動,三對親子圍坐在一桌,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裡。當中有個小女孩出了一張牌,位置有點特別,我擔心她沒理解規則,便輕聲提醒:「如果你放這邊,可以得分喔!你要不要考慮換個位置?」她抬起頭,毫不猶豫地說:「沒有,我就是要放這裡。」我笑著點點頭:「好喔,沒問題,看來你有自己的遊戲策略。」

 

然而,沒想到她的媽媽卻突然大聲斥責:「你到底會不會玩?老師都說你錯了,你故意的嗎?如果不想玩就不要玩!」接著,不容置喙地拿起她的牌,放到別的地方。女孩愣了一下,眼淚悄悄滑落,低聲喃喃:「為什麼我不能放自己想放的地方……」但媽媽沒有停下,語氣更嚴厲地說:「再哭就不要玩了!」說完,便站起身,甩門而出,留下一桌尷尬的我們,和一個無聲啜泣的小女孩。

 

這樣的場景,或許許多父母都不陌生。我們希望孩子「好好玩」,但有時候,卻不自覺地讓「玩」變成了「考驗」,甚至是「控制」。遊戲的本質不只是競爭與勝負,更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。而當孩子的選擇被否定、難過的感覺被責備時,他們學到的,可能不是「如何變強」,而是「我做什麼都不對」。

 

其實,孩子能不能自在地玩,往往取決於父母的心態與反應。當父母帶著負面狀態或完美主義進入遊戲時,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,導致原本該是輕鬆愉快的時光,變成孩子必須達成期待的場域。因此,父母在陪伴孩子之前,也要先照顧好自己的狀態。如果今天已經覺得想休息、不耐煩,勉強自己玩遊戲,反而可能在無意間傷害孩子。陪伴的時間不必長,但當陪伴的時候,就專心、用心,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投入與接納。

 

除了心理層面的陪伴,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樣需要全面的支持,而益生菌就是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夥伴。科學實證:K47TM、CRL1505及LR92菌株,從孕期到寶貝成長期,能幫助孩子健康打底,打造最佳體質面對未來一切挑戰;專利A17TM菌株能幫助孩子調整體質,舒緩敏感、維持健康,不怕再因為環境變化而困擾!

 

或許我們常忙於工作、擔心孩子的學業,但其實,一場簡單的遊戲,可能比一堂課程更能影響孩子的發展。今年兒童節,不妨放下手機,與孩子一起拼圖、對弈、玩桌遊,甚至是簡單的躲貓貓。讓遊戲回到它最純粹的樣子——讓孩子自由選擇、享受過程,而不是只在意結果。這些看似平凡的時刻,將成為孩子成長中最美好的記憶,也會是親子關係中最珍貴的禮物。

【作者介紹】王雅涵 Waha心理師

2021年全台人氣前20名心理師

Apple podcast全台最高排名第11名

撰寫全台第一本「心理專業+桌遊」的書籍,用歡樂有趣的方法玩出許多美好。從幼稚園到樂齡長者、從中輟生到企業組織,走遍台灣各地,讓人們找回最真實的自己,看見自己的價值。

 

經歷|
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諮商研究所
諮商心理師(諮商字第003105號)

著作 |

桌遊,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(2019年)

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(2023年)

無力感世代(2025年)

專長 |

壓力調適、親子溝通、情緒管理

 

▼ 孩童健康打底必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