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地說,益生菌大部分是乳酸菌,乳酸菌只有少數菌株可以被稱為益生菌。益生菌是指經過研究、清楚證明對健康有益的、活的微生物,乳酸菌是指會生產乳酸的細菌,二者大大不同。
但是為什麼兩個名詞經常被混用呢?因為被證明是益生菌的菌種,絕大多數是乳酸菌,所以講到益生菌時,很自然會聯想到乳酸菌。《......看更多》
日本東京大學博士、台灣陽明大學生化所蔡英傑教授研究益生菌已超過40年,在國際生醫學界飽受盛名,因而被稱為「亞洲益生菌之父」。益生菌保健越來越受重視,也越來越受歡迎,然而蔡英傑教授發現國人對於益生菌有許多迷思,以致不知如何選購,甚至是吃錯益生菌,反而沒有獲得保健效果。 編輯團隊特別專訪蔡教授,為大家整理蔡教授觀察到國人常見的益生菌使用迷思:《......看更多》
很多媽媽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:前一晚喝了咖啡,寶寶有可能因為喝了母乳而跟著情緒亢奮,或者一時不忌口吃太多辣,幾個小時候連母乳都會有變成微辣口味。因此哺乳媽媽的飲食跟母乳品質是息息相關的。
母乳好菌對寶寶有多重要?《 ......看更多》
在懷孕的過程中,除了定期至醫院或診所做產前檢查,懷孕期間的飲食營養狀況,也是孕婦們最能夠自我掌握的部分!
「You are what you eat(你的飲食習慣決定了你的健康狀態),媽媽要先好,寶寶才會好。」不難看出懷孕期間營養的重要性。 那懷孕期間到底該怎麼吃?該注意攝取哪些營養才好呢?以下幾點懷孕期飲食建議,提供給媽媽們參考《 ......看更多》
在台灣懷孕的禁忌可不少,不管是特別的民俗禁忌,或者是家人愛的叮嚀之下,常讓挺著大肚子的媽咪們不知該如何是好,對於一些能改善孕期不適的方法總有著許多期待與疑慮,辛苦地撐過甜蜜又充滿負荷的10個月。
這邊就來和辛苦的孕婦們分享一些,關於食療與芳療的建議《 ......看更多》
看似簡單的問題,卻是民眾最常問的問題。
許多益生菌品牌會標榜特殊包埋技術、特殊篩選耐高溫菌種等等,其實都只是銷售語言;益生菌天生就是怕高溫,當溫度超過30多度,活性就會快速下降,例如25度可以安定放半年,30度可能就只安定一個月,37度也許連幾天也撐不了。所以,益生菌產品的保存安定性,始終是生產廠商最頭痛問題。《......看更多》
「補好菌,養好菌」,這是我在科普演講談腸道保健時,最常用的口號之一。「蔡教授,我天天喝優酪乳,吃益生菌,為什麼排便還是經常不順?」如果你的飲食不均衡,蔬果難得入口,只是「補好菌」,力道當然不夠,必須補充「好菌的食物─益生元」,才有充足的糧草補充勢力衰微的腸道好菌,才能在外來益生菌加持下,快速增長,更占優勢。《......看更多》
邁入65歲之後的銀髮族,身體機能大幅衰退,加上社會角色的變化,縮小了社交圈,進而也影響了身心狀態。根據統計,居住於社區有5~10%的長者、居住於養護機構有17~65%的長者都有營養缺乏的現象,營養缺乏使得長者防禦力更加脆弱。 因此,長者保健營養將是現今社會的一大課題......
農曆新年即將到來,過年期間親人團圓相聚,餐桌上少不了代表年年有餘的魚肉、招財進寶的餃子、步步高升的年糕、一家團圓的各式丸子,還有圍爐火鍋、佛跳牆…等應景年菜。
過年期間,餐餐大魚大肉、零食餅乾,加上通宵玩樂的生活作息,過度的負荷容易造成身體負擔,該如何避免消化道鬧彆扭,和它和平一起過個好年呢?《......看更多》
很多人習慣在年後摸著變圓的肚子來診所找我急救,我常常笑著說:「沒辦法!過年就是把一個月的熱量,全部吃完的節日!」畢竟團圓的日子,和家人、朋友天天相聚,總是忍不住一天吃上六餐,你也有類似的煩惱嗎?
即使身為營養師的我,年節時看著大家吃吃喝喝,自己也很難不合群的少吃,因此,過年後的一個月必須要好好把握「代謝黃金期」!《......看更多》
「教授,我兒子吃了益生菌吃後,食慾變好、體重進步,如果我吃的話是不是也會一樣?」
這是我在演講時常被問到的問題,也是民眾對益生菌常有的迷思困擾,這是非常好的問題。
也有許多科學家在頂尖國際期刊上對此議題打了一場精采的筆戰。 讓我們來看科學證據吧:《......看更多》
你聽過這個說法嗎?
有人說不能長期補充益生菌,那些大多是人工合成的,會使得腸道有依賴性,會造成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,長期下去人體腸道便會產生依賴性,醫學上稱之為「益生菌依賴症」。《......看更多》
培根、火腿、熱狗、香腸、臘肉等等的肉類加工食品,因為常添加亞硝酸鹽做為預防肉毒桿菌滋長的防腐劑,若這類食品與含胺類食品一起攝取,例如魷魚、秋刀魚、干貝、乾燥等海產類,則容易在腸胃中形成致癌的亞硝胺(Nitrosamines),此稱為外源性的亞硝胺。除此之外,腸道中的有害菌也會利用含亞硝酸鹽的食物自行合成亞硝胺,稱為內源性的亞硝胺。《......看更多》